传奇人物 | Erik Seidel:牌坛“扫地僧”,用“平凡”重新定义伟大

他,是真正配得上“职业牌手”这四个字的划时代伟大玩家。没有华丽浮夸的出场,没有吸引流量的人设,从未创立过什么打法流派,甚嚣尘上的GTO理论仿佛也与他无缘。全速扑克之后他从未给任何线上扑克软件站台代言,只是日复一日的出现在世界各地的比赛中,安安静静的坐在牌桌上,认真细致的玩着每一手牌,直至出局或夺冠为止。在大多数同时代牌手早已功成名就,归隐江湖抑或千金散尽,名利皆销之际,只有已花甲之年的他仍频频出现在高额豪客锦标赛中与来自全球的年轻“后浪”们肉搏厮杀,且丝毫不落下风。他的名字叫作:Erik.Seidel  

Part1:出道即达巅峰,不料却成了“东方快车”的垫脚石

时间回溯至1988年,29岁的Erik.Seidel第一次参加WSOP主赛事。尽管在这之前,他在纽约已经算是个小有名气的半职业牌手。但在拉斯维加斯,在他坐在与拥有”东方快车“名头的Johnny.Chan对面单挑之前,没人知道这个“无名之辈”是谁。

他一路过关斩将,靠着自身实力与运气走到了那个史诗般的对决时刻,牌桌另一端的对手是1987年WSOP主赛冠军,牌技高超、经验老到的职业牌手、风头正劲的周润发版《赌神》原型:Johnny.Chan。

这一战,他终究还是没能创造奇迹,将当时炙手可热的Johnny.Chan斩落于马下。从当时的录像中我们可以看到,镜头并没有过多给到这个初出茅庐就拿到WSOP主赛第二名好成绩的青涩新人,而是全部聚焦在“背靠背”蝉联冠军的Johnny.Chan身上,这也是扑克锦标赛残酷的地方。 

若非如此,Erik.Seidel的人生故事可能完全将是另一个剧本也未可知,但是悲、是喜便没人能预料了。

Part2:算了,还是回去上班吧!

1988年WSOP主赛亚军奖励高达28万美金,但是连续打了9次卫星赛都没能拿到主赛门票的Seidel选择赛前出售了一部分股份且没有溢价,所以他拿到手的奖金也就没剩下多少了。

尽管资金库得到了一定的充实,但理性如他并没有贸然选择成为一名全职牌手,而是默默的回到纽约华尔街谋取了一份交易员的工作,这一干就是七年。

这期间,Seidel从未放弃过扑克,并于1992年WSOP2500$买入有限注德州扑克赛事中获得了人生中第一条金手链,随后在93、94年又分别拿下两条金手链。他的妻子了解这个内向稳重的男人,知道他不喜欢过那种朝九晚五,每天穿西装打领带挤地铁的生活,于是建议道:“为什么我们不干脆全家搬到拉斯维加斯生活个5年,看看你到底能不能通过打牌来养活家庭?”

Seidel知道自己是一名出色的牌手,但是具体优势有多大?如果这是他唯一赚钱养家的手段,他的技术优势能否克服波动?他很难衡量自己到底比他人强多少,对于离开纽约搬到拉斯维加斯他也很焦虑。

Part3:走!奔向拉斯维加斯!

最终,妻子和母亲的鼓励让已经步入中年的Seidel鼓足勇气,向自己理想中的生活迈出了坚定的一步。

华尔街多年交易员的工作经验让Seidel养成了良好的资金管理能力,但他认为自己在纽约梅菲尔(Mayfair)俱乐部磨练出来的许多基础技能与牌感是他能够成为一名职业牌手的关键因素。

事实证明,这一步他选对了。他很快便适应了拉斯维加斯的生活,并发现这里非常适合抚养他的两个女儿。

之后的他如同一个开了挂且木有感情的打牌机器:不停的打、不停的打、不停的赢、不停的赢。

Seidel在2011年,2015年和2016年在比赛中赢得了超过500万美元,截至2017年1月,没有任何职业玩家一年内锦标赛收入打破过这个记录。

迄今为止,Seidel职业生涯总奖金高达3700多万美金,全球奖金排名第四,坐拥八条金手链。WSOP历史上只有5名玩家金手链数量超过他,分别是:Phil.Hellmuth,Doyle.Brunson,Johnny.Chan,Johnny.Moss和Phil.Ivey。

Part4:关于梅菲尔(Mayfair)俱乐部与Seidel的那些传奇朋友们

Erik.Seidel于1959年11月6日出生在纽约。从很小的时候起,就表现出了聪明的头脑和与他人竞争的愿望。

他十分热衷参加职业西洋双陆棋赛事,并为自己赢得了足够的声誉,年仅17岁便被邀请加入纽约市著名的梅菲尔(Mayfair)俱乐部 — 一家以西洋双陆棋与桥牌闻名的棋牌俱乐部。

在这里,他结识了丹.哈灵顿(Dan.Harrington)和霍华德.莱德勒(Howard .Lederer)以及扑克界内的传奇人物:斯杜.戈恩(Stu.Ungar),也就此与扑克结缘。

“我们有一些共同的朋友,他当时正在努力学习双陆棋,所以我和他玩了一下,我一直与他保持着良好的关系。永远不会有像他这样的人,非常的与众不同。只有拥有那种纯粹的天赋,才能让他如此异于常人。”Seidel这样评价斯杜.恩戈

1998年扑克圣经电影《赌王之王》上映的那一年,Ungar去世,他的离去在扑克界留下了一个难以弥补的空白。多年来,Seidel亲历了不少朋友黯然离去,包括他的朋友兼导师Paul Magriel — 美国双陆棋传奇人物。

“过去几年,我和Paul Magriel见面不多。他住在拉斯维加斯,但多年来他经历了很多苦痛的挣扎,包括毒品诸如此类的东西。我们还是朋友,但这种关系明显改变了。”

我们经常感慨有些人走着走着就散了,大多也就如此这般无奈吧。

Seidel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个有天赋的牌手,他觉得自己更像块海绵。这个纽约客从这些世界上最好的牌手那里吸收了信息和技巧,并将它们消化理解构建成了自己的扑克战略体系。

如果不是1987年的金融大萧条、如果不是他辛苦创立的公司一夜之间灰飞烟灭、如果不是梅菲尔(Mayfair)俱乐部的朋友们资助他参加1988年WSOP主赛……如果没有那些如果,便不会有现在的Erik Seidel。

Part5:因为热爱,生命永不停息!

随着扑克日新月异的发展、智能软件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新生代牌手带着全新的扑克理论开始加入到这个行业,游戏的困难指数早已与当年不可同日而语。

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Seide一直努力提升着自己:“我一直在努力跟世界顶级的牌手较量,想要跟上或是弄明白他们的打法思路,对我来说真是件非常有挑战性的事。我需要经常回顾自己打过的牌,检查自己的决定,看看能不能找出其他更有效的打法。”

扑克圈有不少玩家总认为自己打法完美,觉得自己输牌完全是由于运气不好,与牌技无关。对于这种态度,Seidel不以为然:“大部分时候都是跟运气无关的,只跟你自己的决定有关。如果你老是为输牌找理由,为自己的不足辩护,那你很难接受新的东西,也没法改掉身上的漏洞。”

从股票交易员转行做职业牌手的Seidel已经在这个行业兢兢业业的劳作了20多年,但他还想一直做下去:“每年WSOP结束后,我都会暂停一段时间,想看看离开后自己是否会留恋它,是否愿意稍微花少一点时间在牌桌上,多回纽约转转或是出去旅游。开始确实还挺享受的,但日子一久我便很期待回归牌桌,想多打些比赛,心里有种赶紧忙起来的冲动。我的妻子说我其实每年都这样儿,根本没办法离开这一行。”

“我想以什么样的形象为世人所铭记?我希望是一个热爱打牌的人,一个正直、有道德感的人。我对游戏的世界充满感激和尊敬,双陆棋和扑克都是我的最爱。这些游戏就像是我读研究生的学校,我不但学到了技术还学会了读人,充实了我的道德观、价值观。如果不是扑克,我不知道最后我将走向哪里。我很庆幸能够在喜欢的事业里奋斗,还能从中赚到钱来养家。我很爱这个游戏,还想再打10或20年,一直打下去,打到我老到打不动为止……”    

扑克世界里从来不乏新故事,你的传奇,或许也从今天开始。      

Share:

Author: 1, 1

其他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