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赢的人经常一直赢,输的一直输?

  我有一个推测:牌龄一旦超过一星期的人,那他/她在最初打牌的时候手气大概率是非常顺的,而但凡成为了扑克圈一员的人,他/她必定体验过所谓的“新手运气”,这种运气带来的胜利足以让玩家对这个竞技游戏产生兴趣,而这种兴趣的持续时间又长到足以让玩家不自觉产生想要打得更好以获得更多胜利的想法,于是就会想要开始了解如何提升牌技。

  想要在扑克圈一直待下去的人,最初的时候必然都体会过赢的滋味,因为尝过甜头,所以即便输了也不能让玩家收手,而那些如果在一开始接触打牌就输掉的新手玩家,他/她大概率会立即就放弃这个竞技游戏。

  因此,我认为胜利本身就拥有一种力量,这种力量会让玩家在未来创造出更多胜利。如Joe Hachem、Ryan Riess、Joe Cada、Joe McKeehen和Jonathan Duhamel 这几位WSOP主赛冠军,他们在主赛之前基本是默默无闻的玩家,可在主赛夺冠后他们又都继续摘得了其他大赛的桂冠。

  这种现象可以用经济学理论中的“马太效应”进行解释,此效应所彰显的是一种积累优势,任何个人、群体或地区在某一方面(如金钱、名誉、地位等)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简言之就是“有钱人会越来越有钱,穷人会越来越穷”。

  恶性循环与良性循环

  这种效应的本质就是一种恶性循环和良性循环,它们对扑克的影响会很大。很多年前,当我向一个教练抱怨自己打得很不顺时他对我说:“我有两个学生,带他们的时候,两人都是打1/2刀常规桌的,一开始时他们水平相当,慢慢地其中一个打得很顺,很快就升级到5/10刀,并开始自己做教练,进步的速度也跟着加快;可另一个却打得不顺,只能降级去玩,并因此质疑自己的能力,最后再也没进步过。两人一开始的差距很小,可其中一个进入一种良性循环,这无形中为他打开了一扇门,让他变得越来越好,而这一切是另一个学生所没有的。”

  一些顶级玩家的经历也体现了这种良性循环,当他们做到最好后,就会被平台签下做代言,或拿到其他机会,他们中有些人甚至都不再需要用自己的钱打牌,因为有人会出资给他们去打,然后就越走越好,就拿Fedor Holz来说,15年他在豪客赛中的成绩多少受了一些运气的影响,但之后他也很好地利用这种成绩让他自己越来越好,最后跻身进入一线玩家行列。这就是强者愈强,富人更富。

  可另一边,很多人都在经历过下风期的绝望。玩家应该全都经历过拿了AA后被搞的痛,但若是在泡沫期被搞,或在一个超大底池中被一位经常碾压你的常客玩家搞了,这种痛就不完全是输了一手牌的痛了。一次下风期会将玩家的水平整个拉低,当技术发挥不出来时,就会一亏再亏,信心就会跟着受挫,一旦受挫,在牌桌就会犯更多错误,于是弱者愈弱。

  下风期的本质就是恶性循环

  我们身上其实有一种“机制”,它是用来监控我们是如何达成某种特定目标的。当我们做的事情是对的,前进的方向是正确的,我们的大脑就会释放血清素,血清素含量的提高能使人镇定并带来愉悦感,我们会因此感到更加自信,对于获取下次胜利所需要走的路线就会更明确清晰。

  这就是为什么玩家会时不时回顾自己最初学习打牌的那段日子,因为那段日子是进步最大的时期,会经历更多“胜利”,回顾往昔能让玩家更有信心。

  这也是为什么得让业余玩家有赢的机会,若他们不能时不时取胜,完全感受不到胜利后所产生的血清素(奖金)带来的满足感,那他们就不会有继续玩下去的动力,就不会再回到扑克中。

  说这些话想要表达的是,如果没法正确意识到这些问题,我们都有可能会陷入恶性循环的危险,特别是当经历下风期时,就算没法在牌桌上取胜,那至少可以从生活中去寻找其他的“胜利”,比如通过健身获得好身材、通过健康饮食增强体魄、通过多多阅读增长见识或通过多多学习扑克理论来提升技术之类的“胜利”,来让自己感受成功的喜悦以重拾信心。学会在下风期进入一种恶性循环之前,努力通过尽可能多地挖掘其他“胜利”来避免进入这种死循环。

Share:

Author: 1, 1

其他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